服務熱線
18530001638
來源:管理員 時間:2020/11/8 10:10:35 次
“一批本科高校組建時間比較短,還存在著很多影響教育質量的不利因素?!苯逃扛叩冉逃虒W評估中心發布今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測報告說。
據該中心對全國280所地方本科高校監測發現,專業設置與結構調整的合格率僅為57.11%,部分本科高校??茖I占到專業總數44.78%;教學質量控制合格率僅為57.82%;新生報到率最低的本科院校只有73.06%,在地方本科高校中有1.81%的學校新生報到率低于80%,13%的學校新生報到率低于90%。
教育發展與高校建設有一條不可違背的規律是,一所高水平的大學既不可能一蹴而就,也不可能用錢一朝一夕堆砌出來,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與發展積淀。中國教育學會會長、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鐘秉林說,這就決定了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是短缺的,與社會上老百姓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急切期盼是矛盾的,并形成強烈的反差。
流言蜚語引得不少高校人士與學生家長焦慮
國內從1999年開啟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以來,帶動了地方本科高校與高職高專的大發展。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的統計數據顯示,199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1071所,其中本科高校597所,??茖W校474所。到了2013年年底,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491所,其中本科高校1170所,高職高專1321所。
“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派生的產物,地方本科高校與高職高專不能形成對立關系?!苯鹆昕萍紝W院黨委書記陳小虎說。
尤其是今年“600多所地方院校將轉職業教育”的說法,引起了很多高校人士,包括學生、家長的質疑、焦慮甚至是恐慌。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校長舉例說,自己的侄女很快要參加高考,就勉勵她抓緊時間沖刺,考上大學。沒料到對方回話說:“算了吧,聽說你們的大學都要改職教了?!?/p>
一批地方本科高校深陷姓“普”姓“職”的爭論,令曾參加國家本科高校大發展的政策制定者不理解。有關知情者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,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》,本科與??谱蠲黠@的界定為:由于學士學位的要求,本科一般為4年;??茻o學位,學習年限為2~3年。這涉及課程結構、教師安排以及實驗基地、圖書資料等方面建設。
同時,本科高校人才的培養目標與高職高專不一樣。本科教育是在通識教育基礎上,學習一定的專業知識,重在能力和方法的培養,特別包括創新能力的培養等。
“毫無疑問,普職之爭亂了地方高校發展的陣腳?!敝檎呦蛑袊嗄陥笥浾咄嘎?,爭論的影響范圍已經超出地方本科高校、高職高專層面,大部分省份都在觀望,引起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憂慮,以致教育部機關報都發出了高等教育的綜合改革到底怎么改,著力點和重點在何處的疑問。
不同利益群體對高等教育的利益訴求不同
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怎么辦,與老本科高校、高職高專有什么本質區別?陳小虎走訪國內100多所高校后,對地方本科高校內部爭論的焦點與困惑進行了梳理分析。
據陳小虎介紹,首先是普通本科教育與職業教育之爭。在我國現有本科及以上層次的教育體系中,僅有普通本科教育之說。因此,一批地方普通院校升本以后,無法在現有教育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來自高職高專業界的聲音則指出,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前身是??茖W校、職業大學、教育學院、成人高校等,升本科就“登天”了,忘記自己的過去,盡快成為“非職業教育”之人,變得高等與尊貴。
其次是,普通本科與高職高專培養的人才誰高級、誰低級之爭。一批地方本科高校認為,本科畢業生屬于高級人才,應該強調理論基礎厚重、學術體系完善,如過分強調職業和就業需要似乎降低了本科教育的社會價值。
第三是,專業與學科建設之爭。到底是學科建設為專業建設服務,還是專業建設為學科建設服務,誰是龍頭,誰更重要,誰是指揮棒?陳小虎向本報記者透露,這在地方本科高校內部爭論最為激烈,耗時耗力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改革創新與發展。
第四是,教學與科研之爭。由于一批地方本科高校是從??茖W校發展而來的。升本后,不重視科研就不會有水平、不搞科研就不可能搞好教學,學校也沒有前途之說非常普遍,從而出現了教學重要還是科研重要,或者兩者一樣重要的爭論,甚至為了獲得一個國家基金項目一些高校全力以赴,結果精力沒有用在服務學生成長、成才上。
第五是,理論與實踐之爭。在一些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,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比重如何把握:加大實踐實訓教學比重后,理論教學課時相對減少,是否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與后勁;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安排上誰先誰后等,都面臨很大的困惑與爭論。
第六是,繼承與創新之爭。目前在地方本科高校中有兩種不同意見,一種認為本科院校有特定的規范,不遵循本科的辦學模式與規律就不像本科高校;另一種認為面對新形勢、新任務、新使命、新階段,大部分地方高校不應該走老本科院校辦學之路,應該創新走出一條發展之路。
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,不同的利益群體在強烈地表達他們自身對高等教育的利益訴求,“這些利益訴求與價值取向,有的是相互矛盾甚至是相悖的?!辩姳终f。
不問姓“普”姓“職”,地方高校實干發展才是硬道理
到去年底我國有1170所普通本科高校,其中地方本科高校達到1058所(含民辦本科高校、獨立學院——記者注),約占全國普通本科高??倲档?0.43%。
教育部黨組副書記、副部長杜玉波說,從國家布局來說,要對各類高等教育合理定位。高等職業教育要大力發展,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重點;本科教育要穩定規模,以培養應用型、復合型人才為重點。
地方本科高校改革發展應該有自信與基本定力,無須為姓“普”姓“職”等爭論所動搖,實干發展才是硬道理。寧波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蘇志剛認為,地方本科高校要在專業設置上更加注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,在課程設置上更加注重科學知識、思想品德、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的融合,在教學方法上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,在社會合作上更加注重用人單位的參與,著力培養具有較強崗位適應能力的面向地方、行業企業的應用型、復合型人才。
談到這個核心問題時,陳小虎與湘南學院黨委書記肖地楚深有同感:對待改革發展不要先用老辦法去框一下,再罵一通,要有干實事的足夠空間,讓大家敢于去探索,完成自己的使命與責任;專家要拋開成見,迎接社會發展的進步;學者要把心胸打開,而不是唯我獨尊;地方本科高校要解放自己、發展自己,不自我束縛,不去做傷心勞神、無意義、無共識、無實踐的比較以及嚴重影響事業發展的爭論。不要先問姓什么,而要先實踐,在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貢獻率方面拿出真家伙、敢于亮劍。
河南單招微信公眾平臺
河南單招QQ交流群
Copyright ? 2020 河南單招網 All Rights Reserved. | 備案號:豫ICP備15014726號-1
服務中心聯系人:王老師 電話:18530001638